上一页|1|
/1页

主题:关于李嘉诚“撤资论”的四句实话

发表于2013-09-11

不少人最近在地产教父王石的微博“提醒”下,惊觉华人首富李嘉诚正在不断抛售内地香港两地的资产,一时间备感身处经济危机前夜。其实在香港,“是不是撤资”的问题已经困扰了超人十几年,在商言商、高卖低买的简单逻辑,却始终不能取信于大众。笔者在下文只想讲几句大实话,李嘉诚最近抛售资产是什么意思,读者可自行解读。

  李嘉诚去年明确了自己两个儿子的财产分配计划后,大儿子李泽钜作为长和系的实际掌控者,已经开始从低调的幕后走向幕前。(路透社图片) 在过去一个月中,包括计划中项目,李超人共出售香港百佳超级市场、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及广州西城都荟广场等,如果全部完成可套现400多亿港元。一时间,李嘉诚“中港撤资”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这在香港人看来不怎么新鲜,事实上过去十多年,舆论对于李家“撤资”的质疑从未停息,几乎成了每年长和系记者会的必答题。耐性一流的李老先生则永远不厌其烦地表明:不会撤资。但不信的人总比信的多,媒体的解读也几乎形成了套路:香港卖楼=为了撤资,内地拿地=香港撤资;海外投资=中港撤资……

  在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解读中,笔者只想讲几句大实话,李嘉诚最近抛售资产是什么意思,读者可自行解读。

 实话一:李嘉诚不是突然“国际化”,而是一直就国际化。

  一说起“撤资”,很多人脑子里就觉得过去几十年李嘉诚都坚定不懈地在内地香港投资,但事实绝非如此。

  长江基建和和记黄埔(92.3, -0.65, -0.70%, 实时行情)海外业务版图涉及全球50多个国家,占集团业务的80%。从1997年至今,长江集团香港员工数目一直都只有3万左右人,但海外员工数目则高达20万人。

  最近看到李嘉诚狂买欧洲电信业务的人们,可能也不知道甚至有些原本就是和黄门下弟子。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和黄就拥有欧洲多国电讯业务,甚至在以色列创立Partner品牌并推出移动通信网。当时也曾被质疑“撤资香港”的李嘉诚,却在2000年以高价出售多宗电讯业务,套现逾千亿港元,2009年甚至将经营培育长达12年的Partner的51.3%股权用13.81亿美元(约107.6亿港元)卖掉了。

  李嘉诚在内地卖上海广州商厦引发“撤资论”,在香港也因为出售大型超市百佳而到处被追问是否要“撤资香港”。(路透社图片) 正当大家以为和黄准备拍拍屁股走人的时候,仅仅两年后人家就趁着欧债危机,又把这个卖出去的“亲生子”用1.25亿美元(约9.7亿港元)买了回来——这一手高卖低买净赚98亿港元。

  许多人正在苦苦思考李嘉诚是不是要撤资中国的时候,人家其实早已是海外市场财技纯熟的资本玩家了。

 实话二:“一切为了实现股东的最佳收益。”

  这个在长和系的声明中经常看到的句子,并不只是一句看起来很美的外交辞令。有了上面的例子,读者想必稍微了解了什么样的交易才能算“实现股东的最佳收益”。

  在香港人人皆知李嘉诚对自己的长实和黄无比珍视,上市至今几乎每逢股价向下便展开增持,在2011年底的股市大跌中甚至一个月增持长实18次。这位华人首富每天清晨六点便起床忙到半夜,85岁还总说自己还没考虑退休。香港一号股长江实业(113.2, 0.00, 0.00%, 实时行情)(00001-HK)1972年上市时股价是1.5港元,至2013年9月股价增至110港元,已经上涨逾70倍。

  根据公开资料,从1991到2011年的20年间,经历了亚洲金融(3.2, -0.04, -1.24%, 实时行情)危机、SARS危机和美国次级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的,长和系尽管在3G、电视、娱乐等业务上也曾大幅亏损,但盈利却不曾逊色。和记黄埔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1%,长江实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更接近15%。请大家回头看看毛利率不到3%的百佳超市,再看看仅约5%的陆家嘴写字楼租金回报,答案是否已了然于胸?

  长和系最擅长的公用事业领域,在内地缺乏进入机会,主力发展的房地产投资近年来更成为宏观调控的对象,零售、港口业务则受到内外需求不振、人力资源成本上升、行业竞争加剧等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刚刚经过债务危机的欧洲正处在“遍地便宜货”的阶段,经济数据没有继续恶化迹象,处在复苏初期,此时“抄底”各类有双位数稳定回报率的公用事业资产,被各分析机构一致认为是对公司有利的明智之举。

 实话三:“李嘉诚的海外投资,是中国人的海外投资”。

  李嘉诚有许多投资的深层意义不为大众所知,譬如和记黄埔在全球逾50个港口拥有数百个锚位,遍及至少25国。这些不仅是一个中国商人的资产,更是中国极为宝贵的海外资源。香港学者沈旭晖将其视作李嘉诚搭建的“港口外交网络”,更认为这是典型的“次主权外交”案例。李嘉诚的投资成为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白手套”,无论是主动的还是客观的,都不能抹灭其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

  在世界级交通枢纽巴拿马运河区,上世纪曾一度只有美国人可以出入。1997年,李嘉诚的和记黄埔集团属下公司标得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长达25年管理权,当时有美国舆论指其是中国的“代理人”;2005年和黄集团又投资10亿美元扩建巴拿马运河港口,又一次在国际上吹起“中国威胁论”。到了2009年,中国已经是巴拿马港的最大客户。

  去年香港回归纪念前夕,中央公布了“进一步支持香港”六方面措施,其中一项就是推动内地与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业界人士指出,这里所说的“联合”,含义是香港企业凭借自身更容易受到其它国家认可的优势,率先“走出去”,然后利用已经拥有的国际金融、商业等多样联系、条件,联合和协助内地企业“走出去”。

上一页|1|
/1页